创新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赋能
——冀中股份云驾岭矿实施技术创新工作纪实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创新是引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。
今年以来,冀中股份云驾岭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致力走科技兴矿道路,坚持向科技要效益、向科技要安全、向科技要发展,主动求变,科学应变,深度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,创新创效成果不断涌现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运用新工艺,提高资源回收率
为提高资源回收率、降低生产成本,该矿成功推广应用沿空留巷技术,想方设法增加煤炭资源回收率、提高工作效率、降低留巷成本。
九一采区主要开采下组9号煤层,通过对下组9号煤19101工作面回采时及19103面掘进过程中所收集的矿压数据,科学论证19103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可行性。该技术可以使原来一个工作面两条顺槽巷道的配置,变为一个工作面仅掘进一条巷道,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。同时,沿空留巷技术完全取消了工作面区段之间的煤柱,极大提高了资源回收率,有效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。同时,19103工作面运巷实施沿空留巷,还可为后续接替开采的19105面、19103里工作面提供巷道服务,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,减少了工作面的准备时间,赢得了采掘接替的主动。
19103运巷沿空留巷共计180m,留巷支护工艺主要采用工作面顶板预裂卸压、补强加固锚索加U钢梁支护的联合稳定控制体系,实现了留巷的安全稳定。技术的革新及应用,不仅节约了147.5万元掘进成本,还多回收煤炭资源1.9万吨,创效1100万元。
推广新技术,提升安全系数
坚持向科技要安全。19103初采前,对工作面实施架后超前预裂技术,对架后工作面顶板提前进行爆破,在保证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的基础上,安装微震系统,通过在线监测,实现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突水危险地段的探查、评价,为水害风险提供了预警预报。
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倾倒,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,在12810工作面改造期间,将支架由左侧护改为右侧护,将原来一个底调油缸增加为两个底调油缸,保证了支架在移架过程中调整相邻支架整体同步及稳定,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。
在副井检修中,推行副井提升机首绳更换工艺,利用旧绳自重带动新绳,井底出旧绳的同时,新绳直接安装到位,时间从原先的16小时缩短到10小时,不仅减少了施工人数、降低职工劳动强度,还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系数。
为解决19105工作面地板水增多难题,云驾岭矿组织技术骨干,经过反复设计、实地论证,利用废旧材料研究自制了“自动上下水装置”,成功将“风改电”抽水泵运用到井下生产中,设备抽水量较之前提高了3倍,为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。
实施新改造,实现降本增效
云驾岭矿结合生产实际,因地制宜实施技术改造,改出新效益,激活新动能。
为避免2号与9号精煤污染,洗煤厂实施盆仓改造项目,自主设计优化了原煤转载运输线,通过在盆仓安装多点落煤装置,加固增高钢结构隔墙,使仓容量增加了一倍,实现了2号和9号煤的自由切换。改造后,不仅解决了入洗2号和9号煤频繁转换造成的精煤污染问题,还有效节省洗煤时间和铲车搬倒费用,提高洗煤效率。同时,利用跳汰机分选密度差异化操作方法,解决了2号和9号煤在同一系统分选的难题,减少了设备运行节约了用电量,降低了机电事故和工人的劳动强度,累计创效200多万元。
制修厂在井下安装了水泵自动控制装置,采取两台启停开关控制,当水仓水位达到上限,水泵通电开始自动排水,当水排完后到达下限,水泵自动停止工作,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。
受煤质和采煤工艺条件影响,原煤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水煤,机电区通过技术改造,对K3给煤机安装了防窜煤装置,通过风动气缸控制插板开闭,防止水煤肆流,避免经济损失。实施技术改造,实现空压机自动化无人值守,根据井下用风量大小自动启停,并增加了电动机震动监测装置,进一步完善了该系统的稳定性、可靠性、安全性。
(冀中股份云驾岭矿 高改花)